充电桩的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是确保其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并且不会对其它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的关键环节。EMC测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电磁干扰(EMI)发射测试和电磁敏感度(EMS)测试。
充电桩按充电方式主要分为 直流充电桩 (快充)和 交流充电桩 (慢充)两类,两者在充电原理、速度及适用场景上有显著差异。
1、直流充电桩
(1)充电原理:直接向电动汽车电池提供直流电,无需车载充电机转换,因此充电效率更高。
(2)功率与速度:功率通常在30kW以上(高功率可达数百千瓦/兆瓦),30分钟至1小时内可充至80%电量,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区等需要快速补能的场景。
(3)技术特点:支持大功率输出,可智能调节电压/电流,直接为电池充电,省去车载充电器转换步骤。
2、交流充电桩
(1)充电原理:通过交流电为车载充电机供电,再由车载充电机转换为直流电给电池充电。
(2)功率与速度:功率通常在3.5kW至7kW之间,需4-8小时充满,适合居民区、停车场等长期停放场景。
(3)技术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但需依赖车载充电器转换,充电速度较慢。
3、分类对比
(1)充电速度:直流快充30分钟至1小时,交流慢充4-8小时。
(2)适用场景:直流桩多见于公共场所,交流桩常见于家庭或固定车位。
(3)成本与安装:直流桩成本较高(功率大),交流桩成本较低(功率小)
充电桩需满足以下参考标准规范
(1)GB/T 18487.1-202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通用要求》
(2)GB/T 20234.1-202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通用要求》
(3)GB/T 20234.3-202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直流接口》
(4)GB/T 27930-2023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中间的通信协议》
(5)NB/T 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6)NB/T 33001-2018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7)GB/T 34657.1-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
(8)GB/T 34658-2017《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
(9)Q/GDW 10591-2018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
充电桩的电磁干扰(EMI)发射测试
1、传导骚扰测试系统是对从连接在充电桩上的电缆中传递的传导性噪声强度的测试评价系统。使用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ISN/ISN)检测出设置在电波屏蔽室内的试验品的传导性骚扰信号,通过EMI接收机来测量频率与强度。通过相关标准判定是否符合要求。
2、辐射骚扰测试系统是检测充电桩在工作过程中向外部空间辐射出的电磁能量。辐射骚扰可能干扰周围的其他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测试的重点在于测量辐射干扰信号的强度和频率,以确保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充电桩的电磁抗扰度(EMS)测试
1、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充电桩在受到静电放电干扰时的抗扰能力。静电放电可能对充电桩内部电路造成破坏,测试的重点在于模拟静电放电环境,评估充电桩是否能在静电放电条件下正常工作。
2、射频电磁场抗扰度:测试充电桩在受到射频电磁场干扰时的抗扰能力。射频电磁场干扰可能影响充电桩的正常功能,测试的重点在于模拟射频干扰环境,评估充电桩在特定射频干扰条件下的工作状态。
充电桩的电磁兼容测试设备
1、电磁干扰接收机(EMI测试接收机)
2、频谱分析仪
3、人工电源网络
4、电流探头
5、电压探头
6、静电放电模拟器
7、射频信号发生器
8、功率放大器
9、瞬态脉冲发生器
10、浪涌发生器
11、谐波分析仪
12、闪烁测试仪
13、工频磁场发生器
14、绝缘电阻测试仪
15、耐压测试仪